2015年4月7日17点整,在与残酷的伤病抗争了整整32个月之后,刘翔,这个对栏架有着无限眷恋的男人终于作出了艰难的决定,彻底告别了这条曾经给他带来无数荣耀和彻骨伤痛的110米赛道。这位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在宣告退役的微博长文《我的跑道!我的栏!》中写道:“从今天起,我将结束我的职业运动生涯,正式退役。这是自己反复深思熟虑,最终做出的决定。虽然不舍,虽然痛苦,但我别无选择。”
这是一个人们早有心理预期的抉择。正如外界所猜测的那样,刘翔退役主要是因为他伤痕累累的双脚已经无法继续支撑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不堪承受跑道之重的脚踝,是刘翔运动员生涯的“阿喀琉斯之踵”。因为脚伤,刘翔在人生的顶点骤然跌落,承受诸多非议,他本想以实际成绩回击,谁想脚伤早已让他力不从心。
或许,对于31岁的刘翔来说,在这样的节点选择退出难免有壮志未酬的悲壮之感。但对刘翔的整个人生来说,这个决定无疑是成熟与慎重的,是理性与负责的。一个为运动本身而生的运动员,本不该为国家荣誉与公众期待背负过重包袱,尤其是在面对不可抗拒的身体伤痛时,就更该实事求是,回归人性本身,而不必为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所裹挟。特别是,这些年来,随着国民心态渐趋成熟与理性,公众逐渐摆脱了对体育举国体制的迷信,少了对金牌至上的崇拜。尽管对于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健儿,人们依然欣喜于他们带来的伟大荣光,但在成败的问题上,人们更多了一丝人性的关怀与理解,少了偏狭的功利与浮躁。公众心态更加自由与轻松,也因此,刘翔选择在这样的时候退役,其实也是最好的时刻。
刘翔退役了,我们也放下了。从刘翔宣布退役后的公众及舆论反应可以看出,一直等待这一刻的人们似乎都松了一口气。人们纷纷留言祝福刘翔,媒体对他在雅典奥运会上展现的伟大荣光表示了真诚的感谢,至于北京奥运退赛和伦敦奥运摔倒,人们也释然地表示,一切皆会过去。在迈过而立之年以后,刘翔终于用退役给自己松了绑,卸下了运动员的重担,摆脱了体制的束缚与期望的压力,重新做回一个普通人,去选择自己愿意过的人生。这对刘翔,也是一种重生。
重生的刘翔或许将开启与原来的人生截然不同的一扇门。对于未来去向,刘翔在退役微博中就称,要“做一些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和提升国人健康体质有利的事”。在最近两年的两会上,刘翔提交的提案,也包括了“开门办体育让体育回归生活化”。成败皆起于竞技体育的刘翔,对于中国体育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或许有自己更深刻的领悟与认知。这几年,全民健身空前火爆,跑步很热,马拉松很火,体育健身开始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当体育逐渐摆脱了动辄挂钩金牌的竞技盲从,开始回归到强健体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上,这既照亮了无数人健康的前程,也为刘翔施展体育才能开启了新未来。祝愿“翔飞人”能在这全民健身的时代,走出一条更有价值的道路,绽放新精彩。
评论